【编者按】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,是中国的国粹,无数中医为了传承、创新、发展中医药文化,让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而不懈努力。广东名医容锦泰也是这其中的一员。悬壶济世30年,容老提出中医七因学说与中医六诊观点,创建容氏中医按摩手法,对中医药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;开医馆,建网站,共同发起成立民间医学组织,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奔走呼号,不遗余力;视患者为亲人,亲切,热心,更是得到众多患者认可。他用自己数十年的坚守和身体力行,展现了一位老中医“铁肩担大任,仁心暖杏林”的风采。
容锦泰:铁肩担大任 仁心暖杏林
文 │ 韩芳
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,医生是病人的朋友,把病人的痛苦放在自己心上,救死扶伤、服务病人是医生的天职。”这是广东名医、中医杂病专家容锦泰老先生经常挂在口头的话。如今已年近古稀的他,依然奋斗在治病救人一线,为了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尽心竭力,有时还不辞劳苦远赴各地义诊。虽然忙碌,但却也乐在其中。
(一)
容锦泰,广州市人,出生于1949年,主治中医师,全科医师,中药师,中医正骨整复按摩教师,现在广州市海珠区和安堂国医馆坐堂。他是中国中医药养生联盟中医药养生专家,广东省养生文化协会专家委员会“名医工作室”专家,担任职务包括广州市海珠区康泰护养院院长,海珠区容锦泰中医诊所所长,广东省健康科普志愿者服务总队民间中医支队队长,等等。
他从小就热爱中医,坚持以“学海无涯、惟勤是岸”的精神跋涉医学之路。众所周知,中医诊疗需要一定的技能、技巧,也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经验,才能心领神会。因此,言传身教的师承学习方式是遵循中医自身特点的最好教育形式之一。在成长路上,容锦泰先后得到陆惠雄、李委、崔浩江、杨群玉、冯宗榴、侯树藩,田新良、赵蓉、梁梅仲、黄子通、邱嘉民、张土荣等老专家的指导和教诲,医术日益精进,在几十年培训了不少学生在国内外从事中医理疗工作,把中医药推向全世界,把中医药更好地发扬光大。
1980-1985年期间,容锦泰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习了5年。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首批兴建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,也是广东省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在这里他接受了系统而专业的训练。值得一提的是,容锦泰还曾于2002年进入中山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进修西医急诊技术。因此对西医也并不陌生。
师承诸多医学名家,兼中西医双重学科背景,加之30年丰富的临床实践,造就了医学底蕴深厚、“学贯中西”具备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容锦泰,而精湛的医术和视患者如亲人的医风,令他在医学界、群众中声名日盛。
容锦泰还曾应邀到香港、澳大利亚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当地群众治病。
其先进事迹先后刊登在《中华名医大辞典》、《中华英才》、《南粤改革先锋》、《经典广东》等书刊上。
(二)
容锦泰是中医杂病专家,在临床实践中,他始终坚持研究如何快速有效的实现中医治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,以纯中医中药治疗西医难以治疗的各种疾病。在脊椎病、妇科病、心血管、肿瘤等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。
他表示,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,对疾病的处理方法也不同。中医是重全身调理,通过调理来改善人体的慢性病。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,针对疾病进行靶向治疗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,中医是“标本兼治”,西医则是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”。
因为中西医各有所长,时下中西医结合的观点广受认可,但容锦泰主张中西医配合治疗而非中西医结合治疗。容老举例说,一般的中医帮病人复位,是盲目地推拉,而他是利用人体解剖知识,为病人进行松解复位,通过西医的解剖知识,他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位,因此而创立了“容氏斜推复位法”。
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发展,容锦泰有一种内在的自觉。
他对我国医学的独特贡献之一是,提出中医七因学说与中医六诊观点以及创建容氏中医按摩手法。其中,七因学说中的“七因”分别指的是:审因,审查病因(内、外);辨因,辨别主因与诱因;排因,排除人体潜在的毒素及瘀血;补因,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物质;激因,激发人体的潜能;固因,巩固人体的体能与元气;放因,激放人体的潜能供应全身能量。“六诊”,则是在中医传统的“望闻问切”四诊外,加入了西医的触诊和听诊。而容氏中医按摩手法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,证明其是一种简单及稳妥的脊椎复位手法,有轻、快、稳、准的治疗特点和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“饮一杯凉茶,不用找医家。”凉茶文化是岭南中医文化的鲜明代表。容锦泰受此影响和启发,根据中草药的特殊作用,研制出了有特殊疗效的药茶,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,在推广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2015年10月,岭南民间中医药发展委员会成立,容锦泰当选为主任。该学会的成立,意在推动千年岭南中医流派的继承和发展,为中医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,岭南中医流派肇始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著名药学家、化学家葛洪,而正是他在自己所著的《肘后备急方》一书中所记载“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”短短15字在千年之后启发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,研发抗疟新药。
多年的临床实践,也令容老深刻体会到中医药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,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中医药人才是关键。为此,多年来他一直遵从原广东省卫生厅中医处长李委李老的教导:要培养一批华陀式的医生为社会服务,先后为中医行业培养了百余名医疗骨干,为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贡献。
容锦泰还创办了广东名医网,联合全国中医专业人才开展中医中药诊断、治疗各种疾病以及在线咨询,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医疗新闻,解决各种健康疑难问题。“创建该网站的目的还在于,挽救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医,挖掘中医人才。致力把中国医学技术推广向外国,为祖国增光添彩!”容锦泰说,为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,他将继续奋斗下去。
(三)
医者仁心。给人治病,容锦泰始终把病人的痛苦放在自己心上。
患者李某,女,就诊时70岁,就诊半年前出现膝盖肿胀,下蹲困难,上下楼梯疼痛,甚至连走路都出现刺痛现象,不得不利用助行车行走。去三甲医院诊断、治疗甚是不便。后来经容老细心检查,诊断为骨质增生致使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的疼痛。经过2个多月的中医理疗、针灸以及特制的药茶等治疗,患者病情明显好转。她现在已然把容老的中药馆当成了“家”。她动情地说,“容大夫技术精湛,治疗效果好,价格也便宜,以后看病真的不难了”。
对于容锦泰容老的医德医风,另一位被容锦泰治愈的患者,也曾深有感触地说,“俺和老伴都患有颈椎病,非常痛苦。容大夫给俺用喝药茶和按摩治疗,现在已经好了。容大夫给俺治病期间,始终面带微笑,像亲人一样给俺拉家常,让俺放松心情。容大夫给俺治好了病,俺从内心感谢他!”
近年来,中药质量不尽人意,问题不少,“别让中医败在中药手里”,这样担忧的声音时常响起。容锦泰对此也是急在心里,为此他根据患者在诊疗后,出现配药不齐,中药的质量不好,这样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,专门开设了广州市海珠区献安中药馆,力图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。而为了更方便地为患者服务,他还在中药馆积极推行“一站式”服务,让患者挂号、就诊、缴费、治疗、取药都能一次性解决,同时优化了服务流程,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缩短。
很多患者到医馆体验后都说:“容大夫对待病人就像亲人一样,迎面而来都是热情微笑的服务,这是大医院很难看到的。”
容锦泰还积极践行中医“治未病”理念,开设了健康保健咨询和培训服务,以达到早诊断、早预防、早治疗的健康保健目的。他还成立了医患联谊会,开设了多种治疗项目服务社会,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。
一辈子为中华医学鼓与呼的容锦泰近年看到中医“蒙尘”,受到各种质疑,逐渐被边缘化,他着急,但并不否认和逃避中医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。不过,2017年7月1日《中医药法》的正式实施,给了容老新的鼓舞,他坚信中医的价值将被重新认知,为了中医未来更好地发展,更多地造福百姓,他也愿意贡献自己的“晚晴”,继续忙碌下去。
文章来源:广州杏林大讲堂www.gzzyypx.com
|